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黃彩寶醫生(左)及林斯敏醫生(右)鼓勵聽眾要及時「認識失智,擁抱失智」。 人間社記者胡柏瑜攝
圖說:林斯敏醫生詳述身體的疾病,將影響心理疾病的可能性。 人間社記者胡柏瑜攝
圖說:黃彩寶醫生提醒,失智症不僅直接影響病患,也影響照顧者、家庭和整個社會。 人間社記者胡柏瑜攝
圖說:新馬寺醫學講座,310人出席認識失智症。 人間社記者胡柏瑜攝新馬寺醫學講座 認識失智症
2025-07-09
「唯有認識,才能靠近;唯有接納,才能溫柔同行。失智症,不是健忘症,它是漸進式的,不提早發現及治療,會越來越嚴重。失智症病患需要被尊重、被理解與陪伴。」醫生黃彩寶在「認識失智,擁抱失智」醫學講座上慎重指出。
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南馬協會士姑來第一分會,於7月6日下午3時,邀請新山蘇丹依斯邁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專科醫生黃彩寶、新山敦阿美娜皇后醫院內科和血科專科醫生林斯敏,在佛光山新馬寺法輪堂舉辦醫學講座,主題是「認識失智,擁抱失智」,共吸引310位各界人士出席聆聽。
首先,黃彩寶詳細介紹什麼是失智症、失智症的類別與其影響,以及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。根據數據,早在2015年,全世界每3秒就確診一名失智症患者。馬來西亞將於2040年成為老人國,因此失智症問題必須被正視,不可怠慢。失智症不僅直接影響病患,也影響照顧者、家庭和整個社會。
接著,黃彩寶講述頭腦的功能,如海馬體是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學習的重要結構,它在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的轉化、空間導航和情感調節等人們的六大智慧區,包括學習與記憶、方向感與空間意識、社會認知、語言能力、複雜注意力、控制與執行,發揮著關鍵作用。因此,海馬體受損,它帶給人的影響,如喪失獨立能力、失去溝通能力、社交恐懼、陷於悲傷情緒、失去自尊與自信等,進而對照顧者和家庭將帶來重大的負擔。
失智症可以被治癒嗎?雖然它不能被治癒,但能延緩。為降低失智風險,得從生活做起。除了通過各種管道認識失智症之外,黃彩寶呼籲大家調整生活習慣,掌握身體狀況,參與社交活動等,多方增進心智。
林斯敏是士古來第一分會會員,分享照顧罹患失智症母親的案例,說明陪伴的重要性。2020年獲知母親患上癡呆症,從開始面對它、接受、處理,進而放下它。
分享失智症資訊及了解如何延緩失智症時,林斯敏指出,失智症初期不容易察覺,但細微觀察還是有跡可循,例如會重複提起往事,記不起日常已經發生的事等。談及照顧母親的日常,如陪伴閱讀、誦經、做益智遊戲等,都是能促進大腦活躍的方式。
此外,他也為母親的飲食做出調整,三餐以蔬菜為主,調製適合她的健康飲食,因母親無牙的關係,他就把食物打碎讓母親容易進食。每日陪伴母親到戶外走走,規律運動及延緩腿肌肉退化。他強調,身為長照顧者,也需要照顧好自己,陪伴失智症患者就像馬拉松長跑,必須始終如一的堅持。
講座尾聲,林斯敏藉由《星雲大師全集.與病為友》一文,勉眾以正知正見面對疾病,與病互相尊重。並分享失智症尋求諮商中心「馬來西亞家庭照顧者護援會」(JOBADA(JOHOR BAHRU ALZHEIMER’S DISEASE SUPPORT ASSOCIATION)、「失智伴行病友會」,鼓勵及時「認識失智,擁抱失智」。
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南馬協會士姑來第一分會,於7月6日下午3時,邀請新山蘇丹依斯邁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專科醫生黃彩寶、新山敦阿美娜皇后醫院內科和血科專科醫生林斯敏,在佛光山新馬寺法輪堂舉辦醫學講座,主題是「認識失智,擁抱失智」,共吸引310位各界人士出席聆聽。
首先,黃彩寶詳細介紹什麼是失智症、失智症的類別與其影響,以及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。根據數據,早在2015年,全世界每3秒就確診一名失智症患者。馬來西亞將於2040年成為老人國,因此失智症問題必須被正視,不可怠慢。失智症不僅直接影響病患,也影響照顧者、家庭和整個社會。
接著,黃彩寶講述頭腦的功能,如海馬體是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學習的重要結構,它在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的轉化、空間導航和情感調節等人們的六大智慧區,包括學習與記憶、方向感與空間意識、社會認知、語言能力、複雜注意力、控制與執行,發揮著關鍵作用。因此,海馬體受損,它帶給人的影響,如喪失獨立能力、失去溝通能力、社交恐懼、陷於悲傷情緒、失去自尊與自信等,進而對照顧者和家庭將帶來重大的負擔。
失智症可以被治癒嗎?雖然它不能被治癒,但能延緩。為降低失智風險,得從生活做起。除了通過各種管道認識失智症之外,黃彩寶呼籲大家調整生活習慣,掌握身體狀況,參與社交活動等,多方增進心智。
林斯敏是士古來第一分會會員,分享照顧罹患失智症母親的案例,說明陪伴的重要性。2020年獲知母親患上癡呆症,從開始面對它、接受、處理,進而放下它。
分享失智症資訊及了解如何延緩失智症時,林斯敏指出,失智症初期不容易察覺,但細微觀察還是有跡可循,例如會重複提起往事,記不起日常已經發生的事等。談及照顧母親的日常,如陪伴閱讀、誦經、做益智遊戲等,都是能促進大腦活躍的方式。
此外,他也為母親的飲食做出調整,三餐以蔬菜為主,調製適合她的健康飲食,因母親無牙的關係,他就把食物打碎讓母親容易進食。每日陪伴母親到戶外走走,規律運動及延緩腿肌肉退化。他強調,身為長照顧者,也需要照顧好自己,陪伴失智症患者就像馬拉松長跑,必須始終如一的堅持。
講座尾聲,林斯敏藉由《星雲大師全集.與病為友》一文,勉眾以正知正見面對疾病,與病互相尊重。並分享失智症尋求諮商中心「馬來西亞家庭照顧者護援會」(JOBADA(JOHOR BAHRU ALZHEIMER’S DISEASE SUPPORT ASSOCIATION)、「失智伴行病友會」,鼓勵及時「認識失智,擁抱失智」。
最新消息
東山分會以慈善福利社會 響應零飢餓稻米捐贈
2025-11-17〔三好校園〕寫扇揚善助弱勢 培養童真善知識
2025-11-17菲律賓三皈五戒 修行更上一層樓
2025-11-17喬克托族部落文化節 丹佛佛光人交流與會
2025-11-17新化國小校園講座 行三好創造幸福人生
2025-11-17萬華二會偕汐止二會 號召捐血暨蔬食A計畫聯署
2025-11-17新加坡佛光山佛學慧考 實踐佛光精神
2025-11-17同心之旅開營啟航 三好兒童齊聚學佛
2025-11-17新營講堂佛光家庭慢活閱讀暨VEGRUN公益 走讀花都佛教藝術
2025-11-17緣起至朝聖之路攝影展 引領多倫多佛光人看見信仰
2025-11-17
相
關
消
息







